梁漱溟(1893年—1988年),蒙古族,原名焕鼎,字寿铭,曾用笔名寿名、瘦民、漱溟,后以漱溟行世。原籍广西桂林,生于北京。中国著名的思想家、哲学家、教育家、社会活动家、爱国人士,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,有“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”之称。
1915年开始研究佛学。www.6sa.cc,1916年任南北统一内阁-秘书。1917年应蔡元培的确聘到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,讲授印度哲学、665566开奖直播。唯识学、孔家哲学、儒学哲学史等课程。同时进行比较文化研究。
二十年代未开始从事乡村建设运动,1929年参与筹办河南村治学院,主办《村治月刊》,1930年任该院教务主任。
1931年与梁仲华等在山东邹平县创办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,先后任研究部主任、院长,至抗日战争爆发,出版《乡村建设》。
1940年末中国民主同盟创建后,作者被推为常委,先后任《光明报》社长、民盟秘书长等职。上图是与民盟主席张表方(澜)合影(1946年)。
抗日战争期间,历任最高国防会议参议会参议员,国民参政会参政员,为谋求国内团结抗日而奔走。
1946年作为民盟代表参加重庆政协会议,任民盟秘书长,参与国共两党和谈。
解放后,主要在家从事理论研究,发表了《人心与人生》《东方学术概观》《中国人》等著作。
八十年代后期,以九十多岁高龄仍然著文、演讲,继续宣传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。1980年后,相继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委员会委员,中国孔子研究会顾问,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,中国文化书院发展基金会主席等职。
1984年,《人心与人生》出版。中国文化书院于北京成立,任院务委员会主席。
梁漱溟教授生前热心兴办乡村教育,潜心研究佛学与儒学,擅长佛教唯识学、儒家思想史和比较文化研究,对以儒学、佛学为代表的东方哲学和东方文化有精深的研究,成为一代宗师。主要著作有《东西文化及其哲学》、《中国文化要义》、《乡村建设理论》、《梁漱溟全集》等。
第一种人生态度可以看做是人对于物质的追求,第二种人生态度为人对自己的审视,第三种人生态度是在教人怎么才能更好地活在这个世界上。将第一种人生态度发挥到极致的大多是偷奸耍滑的无良商人,秉持着第二种人生态度的几乎都出家当了和尚,能够拥有第三种人生态度的人大概是这世上最幸福的人了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